在行測題目中,片段閱讀部分有一種小題型,這種題目的提問方式比較特別,一般會問“接下來最有可能討論的是?”或者“這段文字接下來會講?”這種題目在考試中考查題量比較少,掌握做題方法基本上可以應對這種題目的考查,下面中公教育帶大家來學習一下這種題目該怎么做。
這種題目問的是接下來會講什么,那就需要我們站在作者的角度推斷他的寫作意圖,首先我們可以先基于對文段的分析,把握作者的寫作邏輯,抓住文段話題,接下來要講的也應該是與文段話題相關的。
其次可以重點關注一下文段的尾句,尾句本身就有提示下文的作用,所以如果作者在文段最后提到了一個新話題、新概念,那接下來一般就是對新話題、新概念的展開說明。
最后也可以關注一下選項,既然題目考查的是接下來會說什么,那肯定還是圍繞著題干話題去說,那與本文話題無關的就可以排除了,原文中已經講過的也不會再繼續論述,還有就是在分析選項的時候,可以關注一下選項是否存在跳躍的情況,比如題干最后提出一個問題,A選項在分析問題的原因,B是針對問題的解決對策,按照一般的行文邏輯,應該是先分析原因再提對策,所以我們在分析選項的時候可以對比一下,跳躍性強的慎選。
以上就是做這種題我們的作答思路,下面我們一起通過題目來練習一下。
以往在討論國人不文明出游現象的時候,往往將原因歸結為國民素質沒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至于對策,除了強烈的輿論譴責,就是建議重罰。雖然說這樣的原因分析和對策建議并非全無道理,但我們卻忽視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很少有游客真的想當不文明的典型,更沒有人想故意去給國家和民族的形象抹黑。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旅行社,對文明旅游方面的宣傳和提醒基本為“零”,多數游客是無心而為。
根據這段文字,接下來會說明:
A.外界對國人形成不文明出游的印象可能存在誤解
B.國人能否養成文明出游的習慣與整體國民素質高低有關
C.對不文明旅游行為的譴責和重罰帶來的效果只是一時的
D.培養國人文明旅游的意識需要加大宣傳教育和引導
【中公解析】D。材料前兩句告訴我們,以往在討論國人不文明出游現象的時候,把原因歸結為國民素質低。然后通過轉折說明,其實沒有游客想做出這種不文明行為,而問題就在于,現在對文明旅游方面的宣傳和提醒比較少,游客才會有一些無心之失。題干話題落腳點就在于轉折之后提出的對文明旅游方面的宣傳和提醒比較少,接下來應該繼續圍繞這個話題去說,來分析一下選項。
A選項的誤解對應的是轉折之前的內容,前文已經論述過就不會再接下來繼續說了,排除。B選項論述的國民素質高低也是轉折之前的話題,不會再接著說,且與尾句話題也不一致,排除。C選項的譴責和重罰對應文段第二句,也是已經論述過的話題,排除。D選項需要加大宣傳教育和引導,與尾句目前宣傳提醒少話題一致,因此選擇D選項。
以上就是中公教育關于推斷下文題目的作答思路,考生在備考的時候還是需要通過刷題達到鞏固的目的。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